本田研究所美國(HondaResearchInstituteUSA,HRI-US)宣布,該公司與美國普度大學、路易斯維爾大學合作,成功實現(xiàn)了金屬型碳納米管的高純度合成。使用傳統(tǒng)方法時,金屬型碳納米管所占的比例為25~50%,而該公司將這一比例提高到了91%。
納米管的結構決定導電性,其結構隨催化劑納米粒子的大小、形狀、晶體構造而變化。普度大學在利用透射型電子顯微鏡觀察碳納米管形成過程時發(fā)現(xiàn),隨著環(huán)境氣體的改變,催化劑納米粒子的形狀能夠從遍布尖銳角的形狀轉變成為完全無角的形狀。這項研究確立了控制催化劑納米粒子形狀和晶體結構的方法,提高了金屬型碳納米管的比例。路易斯維爾大學利用HRI-US發(fā)現(xiàn)的合成條件大量合成了碳納米管,制作出了導電性測量所需的樣品。并且利用該樣品確立了測量技術,提高了數(shù)據(jù)的可靠性。
高導電性的金屬型碳納米管能夠以更快的速度低能耗遠程輸送電力,可作為電池和超級電容器的能量儲藏材料、太陽電池和燃料電池的電極材料、汽車和飛機的復合材料使用。隨著高純度化,還有望進一步實現(xiàn)高性能化、高效化和小型化。
這項研究成果展示了系統(tǒng)地控制碳納米管結構的可能性,有關信息刊登在2009年10月2日發(fā)行的美國《SCIENCE》雜志上。
欄目導航
內(nèi)容推薦
更多>201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