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挪威文理科學院宣布,8位科學家因其科學發(fā)現或發(fā)明使人們在天體物理學、納米科學和神經科學方面的知識得到巨大的擴展而獲得2010卡弗李獎。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SANTA CRUZ校區(qū)的JERRY NELSON、曾任職于倫敦帝國學院和歐洲南天文臺的RAY WILSON和亞利桑那大學TUCSON校區(qū)的ROGER ANGEL共同獲得天體物理學獎。他們在天文望遠鏡設計上各有創(chuàng)新,他們的發(fā)明讓我們能夠了解更遙遠、更古老的天體以及發(fā)生在宇宙深處的事件。
納米科學獎授予了美國IBM公司ALMADEN研究中心的DONALD M EIGLER和紐約大學的NADRIAN SEEMAN。1989年,EIGLER首次成功地選定一單原子,將其精確地移到另一位置;其后,他繼續(xù)取得一系列突破,使我們更深刻地理解物質最基本單元的性質。SEEMAN早在1979年就認識到可利用基因的構造單元來創(chuàng)建原材料,制造新的、納米級的電路、傳感器和醫(yī)學裝置,并發(fā)明了結構DNA納米技術。
斯坦福大學醫(yī)學院的THOMAS SUDHOF、GENENTECH公司的RICHARD SCHELLER和耶魯大學的JAMES ROTHMAN因揭示了腦神經細胞傳導信號的精確分子基礎,成為神經科學獎的共同獲得者。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SUDHOF和SCHELLER克隆并測序了編碼控制突觸(vesicles)功能和神經遞質釋放的基因。SUDHOF發(fā)現鈣傳感蛋白SYNAPTOTEGMIN是神經遞質釋放的開關。此后,SCHELLER為上述發(fā)現提供了第一例證據。ROTHMAN則進一步闡明了突觸是如何指向所需要的位置,什么時候釋放內含物;這一過程不僅牽涉大腦神經遞質的釋放,也涉及體內一系列關鍵生理功能,如激素釋放、胰島素分泌和細胞分裂。
卡弗李獎由挪威文理科學院、卡弗李基金會和挪威教育與科研部共同創(chuàng)立,其宗旨是表彰杰出科學研究工作,給極具創(chuàng)造力的科學家授予榮譽,促進公眾對科學家及其研究工作的理解,鼓勵開展國際科研合作。該獎項提名由中國科學院、法國科學院、德國MAX PLANCK學會、美國國家科學院、英國皇家學會等國際學術和科學組織承擔。第一次頒獎為2008年,以后每兩年頒發(fā)一次,各獎項的獎金為100萬美元。每位獲獎者得到一份證書和一塊金牌,并分享各獎項的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