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計量網(wǎng) http://m.candlestitch.com/
中國計量網(wǎng)——計量行業(yè)門戶網(wǎng)站
計量資訊速遞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文化 > 計量科普

古代計量單位趣聞

發(fā)布時間:2018-01-18 作者:盧敬叁 來源:www.jlbjb.com 瀏覽:15482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 盧敬叁

  隨著科學技術和工農(nóng)業(yè)的不斷發(fā)展,計量單位也隨著發(fā)展的需求不斷的變革,以滿足人類生產(chǎn)、生活的要求,同時,通過計量單位的變革也透射出時代的生產(chǎn)力發(fā)展狀況和當時人民的生活水平。

  一、一兩銀子值多少錢?

  我們平時常說一兩銀子一碗酒,用文、兩來做為計量單位,那么一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呢?因為各個朝代銀兩的貨幣價值都有所不同,現(xiàn)在推算古幣值一般都采用等價物量交換的方式來計算。
史載明朝萬歷年間一兩銀子可購買一般質(zhì)量的大米二石,當時的一石約為94.4公斤,一兩銀子就可以買188.8公斤大米,現(xiàn)在我國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價格一斤在1.5元至2元之間,以中間價1.75元計算,可以算出明朝一兩銀子等于人民幣660.8元。

  這一兩銀子要是在唐朝就購買力而言更是高得嚇人。唐太宗貞觀年間物質(zhì)文明及其豐富,一斗米只能賣5文錢,通常一兩銀子折1000文銅錢(又稱一貫),就可以買200斗米,10斗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約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價1.75元一斤計算,一兩銀子相當于人民幣4130元的購買力。

  宋朝的錢幣制度極其混亂,而其記載也矛盾重重。根據(jù)《宋史食貨志》提到“熙豐以前,米石不過六七百”和《宋史職官志》“每斗(米)折錢三十文”的記載,一兩銀子基本上可以買到4到8石大米,以宋朝一石66公斤計算,一兩銀子相當于人民幣近924元至1848元。

  二、衡的歷史變遷

  在民國時期,衡,就是稱物品輕重以擔、斤、兩來計算價值,使用的器具是秤和磅。我國地域廣闊,歷史悠久,各時代各地區(qū)使用的衡制,各不相同,在秦始皇統(tǒng)一全國后,整頓了復雜的各項事物,也統(tǒng)一了度量衡制度。但后來在各朝代不同環(huán)境中,使用不同的度量衡制度,還是各有差異,不同于現(xiàn)代。

  清朝末年民國初期,由于國家開放,經(jīng)濟逐漸繁榮,各國來華通商貿(mào)易,也帶來不同度量衡制,加上我國地方區(qū)域性社會上使用的度量衡制的多樣化,所以當時的度量衡制相當復雜,以社會上通用的衡制來說,就有舶來的英法制和原有的通用制。英國是英磅,法國是公斤,它們大致是使用在對外貿(mào)易和涉外商店中;衡器有大型的地磅、座磅和小型的臺磅。

  在民國時期,我國社會上使用的衡制有三種:天平秤:社會上普遍通用的衡制,舊制每斤為十六兩。司碼秤:也稱為“關秤”100斤司碼秤即是一“關擔”,是對外貿(mào)易中海關出口貨物的衡量,等于天平秤105斤。會官秤:一斤等于天平秤之十三兩六錢,1.102英榜,因為是官方制定的衡制,所以叫作“會官秤”。三十年代初由國民政府制定為統(tǒng)一標準衡制,改稱為“市斤”。英榜、公斤、及天平、司碼二制除了個別和需要外,都被取消,市斤制一直使用至解放后。

  三、你知道“堠”是啥意思嗎?

  除了衡器外,道路的計程器也是很有趣的。古人分程計里的最早工具是“堠”。堠,是古代記錄里程的土堆或土墩?!墩滞ā吩疲骸坝碇嗡╄徧?,皆青泥封記,使玄黽印其上。今人聚土為界,乃遺事也。此封堠之始也。”但皇帝巡游天下時,就已有記里之車,則道路之紀以里堠,從軒轅時就有了。也有傳說“神農(nóng)度地形,甄度四海,東西九十萬里,南北八十一萬里?!痹谘椎蹠r就有里數(shù)了。

  “堠”在路旁,因而帝公成為詩人記錄離別的象征物。柳宗元《寄零陵親故》詩:“岸旁古堠應無數(shù),次第行看別路遙?!狈冻纱蟆稐鳂颉吩姡骸皦ι细D路傍堠,送人南北管離愁?!表n愈有題為《路旁堠》一詩,前四句是“堆堆路旁堠,一雙復一只。迎我出秦關,送我入楚澤?!痹_都刺則在詩中感嘆:“煙樹云林半有無,野人行李更蕭疏。堠長堠短逢官馬,山南山北聽鷓鴣?!?
羅隱也專門寫有題為《堠子》一詩:“終日路歧旁,前程亦可量。未能慚面黑,只是恨頭方?!焙髞恚湃苏J為里堠用土堆成,經(jīng)過刮風下雨,常常會遭到損壞,于是就用植樹來代替里堠。

  據(jù)《北史·韋孝寬傳》:“先是,路側(cè)一里置一土堠,經(jīng)風頹毀,每須修之。自孝寬臨州,乃勒部內(nèi),當堠處植槐樹代之。既免修復,行族又得庇蔭?!庇梅N樹來代替土堆,確是一大過步,優(yōu)化了環(huán)境。

  其實這一計程方式至今還在使用,我們乘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只見右側(cè)路旁有小方牌,有的是石頭或水泥做成的,上面記載著自始發(fā)地至目的地的實際里程。這種里程牌也是自古傳承下來的文化,只不過我們今天用公里計算,而古時則以300步或360步為一里來計算。

  社會在發(fā)展,時代在前進,計量單位的變化折射著時代的變遷,記載這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優(yōu)秀文化,是值得我們挖掘和發(fā)揚的。

分享到:
通知 點擊查看 點擊查看
公告 訂購產(chǎn)品 訂購產(chǎn)品
會員注冊
已有賬號,
會員登陸
完善信息
找回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