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該校研究人員成功揭示復鐵性材料鋱錳氧中的巨磁?電效應機制,從而為尋找新型多功能磁電材料提供指導。
國際權(quán)威專業(yè)物理期刊《物理評論快報》10月26日發(fā)布了這項研究成果,并評價稱“此項研究會對幾乎所有的物理學領域產(chǎn)生影響,并將成
為今后復鐵性材料研究的一個基礎?!?
這項重大科研項目是由中科大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何力新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完成的。
磁和電是自然界中兩種最基本的物理現(xiàn)象,也是材料的兩種基本屬性。學術界將這些磁、電有序同時共存的材料稱之為復鐵性材料。這種材料的電學性質(zhì)在外磁場下發(fā)生劇烈變化的“巨磁電效應”,由于耦合了材料的多種功能屬性,為計算機信息存儲的高密度化、器件小型化和功能的多樣化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同時可望在量子調(diào)控領域發(fā)揮重要作用。
復鐵性材料鋱錳氧化合物是學術界廣泛關注的一種典型的復鐵性材料。此前,科學家一直試圖揭示出此類材料中的磁、電共存和磁、電作用的機理。
何力新教授等從基本的量子力學出發(fā),通過計算機模擬的手段全面研究了鋱錳氧化合物的晶體結(jié)構(gòu)和電、磁學性質(zhì),揭示出了這種材料中磁、電共存和巨磁電效應的奧秘。美國《物理評論快報》認為這項成果是“第一個成功地對復鐵性材料的定量理論研究”。
欄目導航
內(nèi)容推薦
更多>2021-07-15
2020-02-14
2019-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