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資訊速遞》消息 滿頭銀發(fā)的老院士劉先林從事測繪行業(yè)50年,致力于高端測繪設備的自主研發(fā),近年來總是遇到令人費解的事:我國一些高端測繪設備的質量和性能不比國外大品牌差,價格只賣國外十分之一,可恰恰因為價低賣不動,只能走國際市場。
“長此以往,浪費國家大量的資金,打擊我國科研人員研發(fā)高科技設備的積極性,對國家的自主創(chuàng)新很不利。”在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劉先林憂心忡忡地說。
高端國產設備,“墻里開花墻外香”
劉先林院士1962年從武漢測繪學院(現武漢大學測繪學院)畢業(yè)后,一直在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工作,親歷了我國測繪設備的更新換代。他介紹,“現在全國測繪單位每年通過政府采購的國外高端設備金額至少10億元,移動測量車、航空數碼相機、高端GPS接收機等設備動輒上千萬元一臺”。劉先林說,目前我國已經掌握了世界上先進的測繪儀器生產技術,國產設備價格比國外便宜得多,性能也不差,“但一些單位采購時還是大手大腳,只買貴的、國外的”。
以進口航空數碼相機為例,一套在1800萬元以上,目前我國累計進口10多套。2003年,已過退休年齡的劉先林毅然接受挑戰(zhàn),承擔了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航空數碼相機的研制”,研制工作2005年底取得重大突破,目前試驗完畢,可以接受訂貨了,定價僅200萬元人民幣,在國內竟然賣不動。
可是在國外,劉先林研制的儀器卻大受歡迎。從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了解到,JX-4數字攝影測量工作站還未研制成功時,就已有國外客戶上門簽訂幾十萬美元的合同,劉先林院士團隊研發(fā)的航空數碼相機也被國外買家盯上了,可謂“墻里開花墻外香”。
事實上,劉先林早在1989年就推動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成立公司,自主研發(fā)高端測繪設備,打破國外的壟斷局面。他的團隊目前開發(fā)的高端設備性價比高于國內同類產品和進口產品,遠銷日本、澳大利亞、芬蘭、泰國、巴基斯坦、朝鮮等國家。但在國內,這些產品卻遭遇賣不出去的尷尬,測繪儀器市場的高端設備基本上被德國萊卡、日本拓普康等壟斷。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有關負責人證實,雖然近年來國內相關技術發(fā)展很快,但我國高端測繪設備目前大多依賴進口。山東一家測繪單位的負責人表示,今年剛花費1000多萬元采購了一套進口設備,而武漢大學研制的同類產品僅為400多萬元,“畢竟人家有100多年的生產歷史,各項性能都符合要求,財政預算也會通過”。
“洋貨”價格畸高:適用性并不強,采購多因“不差錢”
高端設備“墻里開花墻外香”現象,測繪行業(yè)并非孤例。從中國氣象局、中國科學院、廣州市番禺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等單位知情人士處得知,氣象、科研、醫(yī)療等領域的高端設備基本上被國外產品壟斷,價格都非常高,比如一輛移動毫米波測云雷達車600多萬元,一臺醫(yī)用X光機上千萬元,一支幾毫升的科學試驗試劑上千元,“相似國產貨即使具有較高的性價比,也很難賣得動”。
其實,價格畸高的國外設備并不一定適用于中國。劉先林舉了一個例子,萊卡的五鏡頭航空數碼相機的焦距是固定的,但到1000米以上,分辨率太低,不能用,“要用就不得不更改它的設計”。而且“洋貨”維修很費錢,也不方便。
價格畸高的“洋貨”在中國大行其道,性能好只是原因之一。國內采購用戶迷信國外高端設備,“不差錢”也是一個重要原因?,F在國內很多采購單位用戶都是事業(yè)單位,購買設備財政撥款,今年要的錢花出去,第二年才可能要更多的錢,容易導致“只買貴的”。同時,有些地方或部門在項目招標或資質評定中,不考慮實際需求和支持國產儀器的因素,貪大求洋,不惜浪費國家有限資金配置進口儀器。中國產品的一大特點是便宜,反而成了不受歡迎的重要原因。
業(yè)內一位知情人士表示,造成國產高端設備不好賣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招標“亂象”,“買得越貴,回扣越多”。
[page_break]
高端設備國產化:破除“洋貨”迷信,急需政府扶持
“這些年,我國經濟高速增長,技術發(fā)展也是一日千里,以武漢大學為例,測繪學科被業(yè)界稱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相關采購單位,要破除對國外高端設備的迷信。對于高端設備國產化,政府應該出臺一些政策,多扶一扶。”劉先林說。
上海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院長陶鑫良教授表示,在工作中,自主知識產權的設備質量不差卻賣不出的情況的確常見,很多采購單位“買貴不買好,買外不買內”,絕非信不過國產質量那么簡單。
他表示,只要國產設備能夠替代國外設備,采購和使用國產設備節(jié)約寶貴資金是國際通行的做法,并不違反國際貿易規(guī)則,我國政府招標要優(yōu)先采購國貨,特別是技術含量高、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設備,“還需要制度設計,堵住‘回扣’等灰色利益”。